小安小班下學期,學校安排例行的健康檢查,收到了第一張紅單:聽力檢查不及格。
老師說,平常和他對話都很正常,但不知道為什麼一檢查,都說沒聽到,也許是他不懂怎麼檢查,反正,收到紅單,就到醫療院所去複診吧!
我第一次碰到要做聽力檢查的情況,打電話去長庚問,他們說不分年齡,都是直接掛耳鼻喉科。
掛了門診,安排了檢查~醫生看了結果跟我說:線完全是平的,確定有問題。檢查了一下,中耳積水,兩邊都積水。這個狀況原則上不用藥,等它自然退,每個月回診看情況,如果三個月後還不退,就手術裝導管讓水流出來。回家後,我上網查了半天,看到的結果都差不多,那就等吧。
六月第一次回診,水沒退。七月第二次回診,水還沒退。八月第三次回診,水一樣沒退。醫生說,看起來是不會自己退了,要安排手術裝導管。裝導管本來是門診小手術,但因為孩子小,會亂動,所以得全身麻醉,才不會意外受傷。如果不把水引出來,會造成永久性的聽力損害。聽到要全身麻醉,我猶豫了,再上網查,有人反覆做過好幾次,因為這個問題很常出現在小男生身上,體質關係,所以常會反覆發生。和老公商量後,決定換個醫生看看。
換到了榮總,這醫生帶著一群小醫生在看診。檢查確定積水,再做聽力檢查,這裡的聽力檢查比較詳細,除了機器檢查外,醫檢師還另外做人工檢測。檢查結果,機器呈現的仍是一條平的線,但對話沒有問題,目前只有特定頻率的聲音完全聽不到,所以我們一般對話感覺不到,幸好學校有做聽力檢測,所以家人不太容易發現。回診間再檢查,醫生表示之前長庚的處理沒有問題,那是傳統上針對中耳積水的標準處置方式。不過他們現在嘗試用藥,因為小安目前一般對話都沒有問題,可以再等一個月,就來試試用藥吧。
醫生開了化痰的藥(不是類固醇),因為有時積水無法流出是因為太濃稠,對小安這種有輕微鼻過敏的孩子來說,鼻水倒流是常態,又不太會擤鼻涕,加上這個年紀的孩子耳咽管較平,很容易就造成內耳積水。先試試用化痰的藥,讓他的鼻水稀一些,也許有機會就流出來了。這個化痰的藥是粉狀,泡水後喝,小安說像在喝果汁,很好喝,完全沒有抗拒。一天一包喝了一個月,九月再回診,積水真的消失了!很幸運的,第一張紅單沒有大問題,就是多跑了幾趟醫院呀!
可惜的是,因為還不滿四歲,這次沒有檢查視力。姐姐的第一張紅單就是視力問題,天生輕微散光,這張紅單我可是從幼兒園收到小學,導致我對小安的視力很沒信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