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媽媽的不專業國語教室,繼上次蹄膀出錯後,再一次輸在傳統美食

不多說,出錯的時候一定要先問教育部國語小字典:https://dict.mini.moe.edu.tw/SearchIndex/word_detail?wordID=D0000512&breadcrumbs=Search_%E7%87%A5_one&dictSearchField=%E7%87%A5

image

燥有兩個讀音,第一個是大家熟悉的「  ㄗㄠˋ 」,表示乾枯沒有水分,從火部,我在教孩子時。會讓他理解為被火烤乾了,所以有「乾」的含意在裡面時,就會用火部的字;而「噪音」的噪則是表達吵鬧的聲音,很多嘴巴在發出聲音,所以是口部;而「操」,因為字型很像,我會同時提醒小安,讓他有機會就順便記一下,手部表示一直在動手,很忙,所以「操心」、「操勞」、「體操」都是這個字。至於水部的「澡」理所當然就是用水洗囉!

燥的第二個讀音「 ㄙㄠˋ 」則是指切成細碎的肉,除了在古文中的「燥子」外,大概就只有「肉燥」會讀作「 ㄙㄠˋ 」。但,我喜歡用部首看字意,從音和意來看,很難理解為什麼不是用肉部的「臊」!查了一下,國語小字典沒收錄臊,只能查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臊」也有兩個讀音,第一個是一聲的「 ㄙㄠ 」,表示腥臭味,像是「羊臊」;第二個是四聲的「ㄙㄠˋ 」,有代表羞愧、害羞的「害臊」和代表碎肉的「肉臊」兩個意思,換句話說,「肉臊」和「肉燥」是通用的,但對小學生來說,只需要認識火部的燥,至於究竟是臊被誤用成燥,還是燥被誤用成臊,就留給對中文有更深理解的人去研究了吧!

查到這裡,腦子裡當然就閃過常在路上看到的「哨子麵」、「紹子麵」,該不會其實是「燥子麵」或是「臊子麵」才是對的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iMe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