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看的,作者的台灣譯名是宮部美幸。
這是我第二次看宮部美幸的書,上一本是模仿犯。因為兩岸的作者譯名有點差異,我一開始並不確定是不是同一人,但因為自己說不上非常喜歡模仿犯,所以想著就當兩本書的作者不一樣吧~結論就是我不是很喜歡她敘事的方法,但是,故事是好看的。這完全是個人不喜歡寫很多瑣碎細節的書,這兩本書又一直給我一種很刻意要洗白兇手的感覺,或者說,一直要強調兇手就是社會上一個平凡的小人物,他們努力要成為一個「人」,結果卻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但,我更希望是我看完書後自己油然而生這種感慨,而不是作者一直提醒我要同情兇手。不過,這完全是個人感覺,網路上對這兩本書幾乎是一面倒的好評,宮部美幸也獲得了許多大獎,她的人物刻劃細膩,對現實社會的狀況有細緻的描繪,是社會寫實派的推理小說。
火車整本書中的重點都不是實質上的火車,而是意寓人生可能在某個轉轍站就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甚至就像將人載往地獄的火車,而走向這條路的理由可能單純到不可思議。主角是因傷停職中的本間刑警,剛訂婚的姪子和也來找他幫忙尋找失蹤的未婚妻彰子。順著彰子少數留下的足跡摸索,本間發現和也認識的彰子並不是真的彰子,而是另一個冒用了她身份的年輕女子。彰子從宇都宮來到東京尋找「幸福」,卻一步步陷入了金融危機,最後宣告個人破產。隨著調查的進行,假彰子其實是喬子,她的父親因為被房貸壓垮,而向地下錢莊借錢,最後一家人逃亡、分離。他們不知道有個人破產這個選項,在喬子婚後還繼續受到討債集團騷擾導致離婚,最後決定拋棄原來的身份。整個故事圍繞著錯誤的財務觀念,信用卡預借現金也好、承擔自己無法負荷的房貸也好,許多人因為一個夢或理想,讓自己被捲入財務問題的漩渦中,再也無法離開。
既然是社會寫實,就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
幸福是由誰定義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過得更幸福,但怎樣才叫幸福?年輕的孩子透過社群平台,看到了別人好似更為光鮮亮麗的生活,以為那就是幸福;不知從何時出現的教條,告訴我們幾歲就該做什麼、有什麼,沒有的人就不幸福。為了追求這些幸福而墜落的人,該由誰接住?
為什麼政府提供的救助機會,需要的人總是不知道?那些人究竟是太不關心自己,還是他們太堅持待在自己的同溫層裡。社會新聞也總有類似的事件,跑路的、自殺的、讓自己困在錯誤關係裡的,他們所擔心恐懼的都是一些早就有機會解決的問題。他們真的完全沒機會接觸到相關的資訊嗎?尤其在這個資訊時代,有手機、有網路,為什麼還一直抱著舊觀念活著?
名字的意義是什麼?拋棄本來的名字就能拋棄過去的自己嗎?如果不行,那麼一個人要怎樣才能完全拋開過去,啟動新的人生?什麼樣的人才會想要完全的切斷過去?這裡切斷的不只是錯誤的、可怕的,也包括了美好的、有希望的。如果可以,真希望作者能讓喬子好好說一下自己的故事。
故事很棒,描寫了很多當時日本的狀況,也包括一些制度上的缺失,讓一些我們無法想像的事情有機會發生,像是假冒另一個人,過著那個人的人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