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讀書完讀。原文:Shaun Bythell 「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Confessions of a Bookseller」;台灣是由聯經出版之尚恩.貝西爾「二手書店店員日記」+「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在看完櫻風堂書店之後,一直想說些什麼,就在微讀被推了這本書,正好可以從真實書店老闆的角色來看一下新科技的衝擊。
微信讀書完讀。原文:Shaun Bythell 「The Diary of a Bookseller」+「Confessions of a Bookseller」;台灣是由聯經出版之尚恩.貝西爾「二手書店店員日記」+「二手書店店員告白」。
在看完櫻風堂書店之後,一直想說些什麼,就在微讀被推了這本書,正好可以從真實書店老闆的角色來看一下新科技的衝擊。
因為坐車剩一點點時間,找本小品來看,就在微信選到了這本書,挺不錯的青少年小說。用作者名查了一下,臺灣應該沒有她的書吧~
「我第一次見到櫻桃蝦米是在外婆家,在那滿是水草的魚缸裡,有一隻和我的指甲一般大小的鮮紅色小蝦。它游泳的樣子非常漂亮,像是在水中飛舞。是一種看似嬌小而又異常堅強的生命體,就像我一樣。」
小安從小四後,在家寫功課就很拖,時間能配合時,我會帶他到圖書館,能寫得快一點。有時我會在圖書館找本書坐在旁邊看,櫻風堂就是這樣拿到的,而後知道有續集,又再借回來了。這兩本我都沒查到圖書館有電子版,所以就紙本拿著看囉~看完後,作者有提到有一本姐妹書「百貨的魔法」,查了一下,圖書館也有,或許有空再去借回來看一下。看我這樣看一系列,似乎很喜歡,但其實也還好,就是本輕鬆讀,讀起來暖暖的小說,想著如果這個世界這麼美好就太棒了!
故事主角月原一整是個書店員工,因為一個意外事件從大連鎖書店離職,沮喪之餘,他去拜訪了在網路上認識的櫻野鎮小書店店主,因緣際會的接下了櫻風堂書店的經營工作。兩本書的主軸都是圍繞著和書籍出版和銷售相關的人事物,而串起星星的手呈現了更多小鎮書店和網路時代的矛盾,讓現在以電子書為主的我感受到一些沈重。
因為社群中有人分享國家圖書館也有電子書可以借閱,想到讀研究所時也曾去辦了閱覽證找論文(那個還得去印紙本論文的時代呀~~~),雖然當年的閱覽證早已不知去向,但是電子圖書館嘛,試著登入果然成功了!很多新書,不過,考量要能看得完,就先在首頁推薦書區借了一本,好看到一口氣就看完了!
據說有一隻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牠發出的聲音是 52 赫茲,遠高於其他鯨魚的 10~39 赫茲,所以沒有鯨魚能聽到牠在大海中發出的聲音,即使有另一隻鯨魚從他身邊經過,也不會發現他的存在。
好久沒寫國語從頭學系列了,也不是沒再看到什麼意外的字,就是沒那麼機緣巧合的有時間寫,過了就忘了呀!
如果有和我一樣的老人,小時候應該學的是「徹」底,而且還是改錯的熱門考題,時至今日,竟然一付我過去幾十年都錯了的樣子呀!
網路上看人推薦,發現圖書館有,而且紙本書還比電子書排隊的人少,果斷預約了紙本,不久就拿到了~不過,因為新書算熱門館藏,只能借14天,正好剛結了一個案子,有點時間,一下子就看完囉!
我一直猶豫著這本推理的成分有多少,驚悚的成分又有多少。被殺的女鬼透過畫讓女主幫忙揭發殺人兇手故事,訊息一直明明白白的出現在畫作中,女鬼除了一直送畫來,也沒做什麼可怕的事,最後破解謎題也有點跳 tone,彷彿突然開了天眼,答案就跑出來了。但是,只要不把他當推理小說,而是個故事,其實滿好看的。搭配插圖,讓整個故事線更完整,整體設計很有特色,我也很慶幸自己是看紙本,圖的重要性高的書,我還是喜歡紙本呀!
九年級的艾美推薦的小說,很認真跑來跟我分享,我就上網借回來看完了~
父母可以看看的小說,也許,可以想想做父母這件事的本質。喜歡吳曉樂「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及「那些少女沒有抵達」的人,應該也會喜歡這本書;我自己喜歡這本遠勝過那兩本,我覺得這本書對媽媽心情的描繪更深刻,對孩子感受的描繪也更具體,最後給父母的建議「不用那樣鑽牛角尖,孩子也會自己長大的。父母只要幫他們一把就行了。」「要觀察孩子想要做什麼,不是盲目地去幫他們做什麼。也有些時候,只是在一旁看著更好。」「養小孩沒有正確答案,就跟人際關係一樣。不過重要的是,必須把對方當成一個人,相信他、尊重他。如果以為父母可以為孩子安排好一切,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父母並不是萬能的神。」
原文書名「The Extraordinary Life of Sam Hell」,書名翻譯山姆,英文書名也是 Sam,偏偏整本書男主角的名字都是「什莫」,讓人有種莫名的不適,真想問這是什麼鬼!(自問自答:這是諧音梗,他的名字被同學用諧音叫成什莫鬼,或是魔鬼小子;英文裡,他原本的姓名是 Sam Hill,也被同學惡意叫成 Sam Hell 或 Devil boy。)
撇除這麼一點點不適,是本好看的書,寫了一個因為天生的與眾不同,而持續遭受霸凌的男孩,這件事影響了他的一生,直到四十年後才成為擁有力量,甚至還能給別人力量的人。這種正面的書,在我眼中都是適合青少年的,他們有機會學習如何讓自己長出力量,也有機會知道自以為沒有惡意的行為會如何影響別人的一生,不管是霸凌或被霸凌者,都有思考的空間。不過,既然是一生的故事,當然不免會有中學生的戀情和性行為,真的很介意這些畫面的人,就別給太小的孩子看吧!
微信讀書完讀,之前連續看了三本看不完的書,用這種吃到飽方案,最大的好處就是棄書不心疼。反正看書名、介紹和評價,好像還不錯,就可以載回來看看,看了如果不合口味,就刪了。這本看完後才知道有同名電影,看電影介紹,檢查官變成了女性,但應該不影響劇情的主軸。雖說是推理小說,不過因為前面就已經持續透露兇手的狀況,所以我會把它看作是一本社會寫實小說,只是因為檢查官巧妙運用大數據發現了這些看似自然死亡的狀況事有蹊蹺,而破了這個連續殺人事件。但核心仍是在探討長照這件事所存在的種種矛盾,是看完後會反覆思考的好書!
書裡呈現了老齡化社會中最大的困境:老人長照。兇手才三十多歲,在他過去的生命中,曾有超過三年的時間投入在照護父親。這三年,他花光了自己和父親的存款,沒有後援,慢慢的掉入了深淵,連三餐溫飽都不可得;終於決心尋求社會救助時,卻被要求年輕力壯的他應該自食其力。這件事充滿了矛盾:他不夠有錢,所以無法請人照護父親;一旦自己照護,就無法工作賺錢;因為只能打零工,有限的收入用在父親照護上都不夠,更別說要讓兩人能夠溫飽;經濟壓力讓他身心俱疲,原以為愛能支撐他照護父親的辛苦,提供比外人更好的照顧,結果卻在崩潰後對父親採取暴力行為。父親呢?偶爾清醒的父親也覺得這樣活著是痛苦的,但更多時間他是無法自理、無法提供任何情緒價值的人。也許,死亡是能讓父子一起獲得解脫的唯一方法......